淄博、哈爾濱、天水…網紅城市的花期,何以越來越短?
天水突然火了,突然又不那么火了,來去如風。
3月13日,天水開始在互聯網上迅猛起勢,兩天之后,其百度搜索指數超越火了多時的哈爾濱,一時間風頭強勁。然而沒過幾天,3月18日,天水的熱度快速到達頂峰之后,便開始逐步向下,到3月24日竟跌落回了哈爾濱之下。這十余天,仿佛是一場奧運會,絢麗而短暫,短暫而絢麗。
對比前兩個紅極一時的網紅城市淄博和哈爾濱,國家旅業網發現了一個不太樂觀的趨勢。
短暫的花期
從一個月降至十余天
網紅城市的花期越來越短了
需要說明的是,天水和哈爾濱,我們都抓取了抖音、今日頭條和百度的搜索指數作為對比。淄博的輝煌因為更為遙遠,抖音和頭條的相關數據已無從抓取,故只能參考百度一家的數據。先看圖。
國家旅業網數據統計對比
如圖所示,去年淄博起勢的騰飛點大約在4月7日,一周后的4月14日開始飆升,至4月29日到達峰值點,隨即熱度開始下降,大約在5月9日跌落神壇,但仍堅持滑行了一月有余,直到6月17日才緩慢滑至降落點。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降落點這個概念,即從高點落下滑行的點位,其點位數值略高于騰飛點,且其后一段時間的點位,都大體在其附近波動。
參考三家數據,哈爾濱的騰飛點大約在去年底的12月18日到24日之間,大約在今年1月4日至7日左右到達峰值點,然后在大約在1月30日滑至降落點。
同樣參考三家數據,天水的騰飛點大約在3月13日,一兩天之后即快速進入飆升點,又過了兩天,于3月18日或19日迅疾達到峰值點,然后于3月24日前后滑至降落點,主打一個短平快。
不難看出,之前蓄勢待發的時間不算,淄博從騰飛到降落,整個過程持續了2個月有余;哈爾濱要短一些,也有1個月出頭;天水則更短,現在看起來,大概只有十幾天。
從兩個月到一個月再到可能的十幾天,網紅城市的花期越來越短了。
爆款的套路
打造網紅城市,需要“三把斧”
何以至此?這可能需要從網紅城市的三板斧說起。
這所謂的三板斧,亦即打造網紅城市的三要素。簡而言之,就是“城市標簽+全網宣傳+寵游客”的套路。
城市標簽無需多說。于淄博而言,是燒烤;于哈爾濱,則是冰雪;于天水,自然就是麻辣燙了。寵游客嘛,方式自然是花樣繁多,概括起來大概就是:給游客以高于本地人的禮遇,主打一個以情動人。
至于全網宣傳,營銷圈有一套模板,大致是:5000條小紅書KOC測評+2000條知乎問答+抖音網紅直播+一個大促榜單=爆品橫空出世。
諸如此類的公式多少有些戲謔的成分,各地執行部門最多也就是參考一下——他們工作起來要嚴謹得多,這里就以天水為例吧。
3月18日,甘肅省文旅廳在與網友互動時,詳細講述了天水麻辣燙走紅的來龍去脈。其中提到,文旅廳組織了多家權威媒體和網紅達人進入天水采風,協調多個網絡平臺對“甘肅麻辣燙”相關話題予以流量扶持,在多個視頻平臺上發布相關視頻100余條,等等。同時,文旅廳還派出工作組到天水市靠前指揮、跟蹤調度、策劃引流,可謂用心良苦。
未來的長紅
成為網紅不是旅游目的地的全部
千篇一律的套路讓人審美疲勞
地方政府的努力我們都看得見,人民群眾的熱情更是有目共睹。
之前的淄博、哈爾濱自不必說,單說天水——據天水市文旅部門介紹,3月1日至22日,全市累計接待游客27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億元;即將到來的清明小長假,其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21倍。著實令人稱羨。
然而,從淄博到哈爾濱再到天水,三個現象級的網紅城市,其花期何以越來越短呢?我們認為,多半還是因為這種工業流水線般的造星模式,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之后,看客們對此多少有些審美疲勞,其熱情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當然,給城市貼標簽,以及宣傳推廣,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而且,論貼哪個標簽,肯定是當地人最權威;論宣傳推廣,從甘肅文旅廳的工作來看,能做的他們都做了,絕對是盡心盡力甚至殫精竭慮了——這兩點,沒什么可審美疲勞的。
那么,為什么花期看起來在變短呢?我想除了天水這一波距離哈爾濱那一波間隔時間太短,很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各地寵游客的模式過于千篇一律,人們越來越沒有新鮮感了。
所以,依然有機會延續紅火的天水,包括即將踏上網紅這條賽道競爭的各個城市,不妨把思路再打開一點。比如,在寵游客的同時,也別忘了本地人。是的,如果能夠像寵游客一樣寵本地人,一定能贏得更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及蜂擁而至的人流。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所言:成為“網紅”不是旅游地的全部,好的旅游目的地,要讓游客感受到服務的溫度。我們認為,像寵游客一樣寵本地人,正是這個服務溫度的基礎——只有打好這個基礎,網紅才可能長紅。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