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日常生活中的不尋常,戴斌同潘政志共話中新兩國入出境游的發展新階段
3月13日,新加坡旅游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一行,來京拜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
左:新加坡旅游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
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
相隔10年再次相見,兩位舊友相談甚歡。在互相說上一句遲來的春節問候時,潘政志署長表示,隨著兩國之間互免簽政策的落地,中國人來新加坡旅游的熱情空前高漲,“春節期間來新加坡旅游的中國人明顯增多,航班也有所增加。” 與之相應的,中國對新加坡而言也是最熱門的出境目的地之一。
今年的2月9日,中新兩國互免簽證協定正式生效。新加坡旅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 年 2 月約有 144 萬游客到訪新加坡,而其中有 32.7 萬游客來自中國。與 2023 年同期相比,2024 年 2 月中國游客的到訪數量增長了 8 倍,約恢復至 2019 年同期的 96%。種種數據表明,中國已經恢復成為新加坡最大的客源國。
戴斌院長表示,長期以來,新加坡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境游目的地。目前,中新兩國在旅游方面的相向而行,持續的交流合作定會讓兩國的入出境游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戴院長就他所認為的“新的發展階段”的4個特點,同潘署長展開交流。
相向而行
百姓出游日益便利
說走就走不再是夢
第一,中國人的出境游更加便利。隨著我國不斷打開國門,釋放開放的信號,中國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正在慢慢實現。
當然,戴院長也提到,要讓百姓出去旅游越來越方便,離不開雙方國家在簽證等方面政策的支持,“這是雙向的。”
挖掘文化
記住來時路上的燈
用舌尖品味一座城
第二,中國客群赴新加坡的組織方式與消費結構有所變化。
戴院長發現,中國人的旅游正逐步轉向自由行,散客呈上升趨勢。并且,以年輕人為代表的客群更愿意去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探索不一樣的體驗。
潘署長表示,免簽之后更多的中國旅客不再以團體游,而是客制化、定制化、小眾化或者是優質化與高端化的方式來旅游,他們更愿意去探索新加坡的風土民情,去跟當地人生活。
而一個地方的文化只有本地人去守護、去發揚,才會吸引外來的游客。近年來,隨著新加坡旅游局在文化方面的發力,潘署長稱,他很開心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愿意去到牛車水參觀游覽,去挖掘背后的文化。
“我對牛車水也很感興趣,每次去新加坡都一定要去看看。”戴院長回應道,“希望我們的年輕人不要忘了過去。人總要往前走,但不要忘記我們來時路上的燈。”
同時,潘署長還為戴院長講解了新加坡本地的“娘惹文化”。從娘惹菜到娘惹糕以及娘惹服飾、娘惹文化的建筑元素,娘惹文化成為新加坡文化的一個縮影,成為推廣新加坡文化、推動中新兩國文明交流互鑒的文化載體。
戴院長聽得津津有味,就娘惹文化同潘署長展開交流,“我經常說旅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為真的是可以把異國他鄉的文化放在一起,相互交融。”
說到文化,必然少不了美食。到一個地方旅游,游客大多會先當食客,借美食感受當地煙火氣,用舌尖記錄一座城。閑談期間,潘署長也與戴院長相約,待到下次在新加坡相見,一起去品嘗飄香的榴蓮和地道的肉骨茶。
潘署長還注意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想講好中國故事的時候,會把新加坡納入辦海外活動的舉辦地,甚至是首選新加坡辦會展。因此,新加坡旅游局未來也會同中方加強商旅方面的交流合作。
著眼日常
旅游是百姓之間的往來
通過便利出行提供品質體驗
第三,游客對安全和品質更加敏感。
在安全方面,戴院長認為,世界各國不能一味地單方面要求中國保證旅游貿易順暢,而應該向中國公民釋放更多善意的信號,讓中國公民得到更多即時救濟,同中方相向而行。
“旅游說到底,是老百姓之間的往來。”戴院長表示,要多關注老百姓的日常小事,在支付、語言等細節方面便利游客的出行。
潘署長對此給予認可,他表示,便利性和安全性對游客來說至關重要。新加坡在許多地方都提供中文標識與中文服務,并且接入刷卡以及微信、支付寶掃碼等便利中國游客的支付方法,通過便利游客的出行,從而提供更具品質的旅游體驗。“三年疫情的時間我們沒有休息,我們完善零售商等商戶的收款方式,對于中國旅客而言,到新加坡旅游可以暢通無阻地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
融入當地
尋常生活最浪漫
發現日常生活中的不尋常
第四,中國人的消費趨于理性化。
戴院長將中國人的消費變化形容為“是從買買買到慢慢慢的轉變”。戴院長表示,中國人少了炫耀性的消費,更愿意為適合自己的產品買單。
潘署長也表示,中國游客現在更愿意在新加坡買諸如肉骨茶茶包等有當地特色的產品,不再一味追求產品單價的高昂和其所能賦予的身份標簽。
隨著市場的變動,新加坡也不斷嘗試在現有的資源中尋求突破創新,比如在今年火爆出圈的“霉霉演唱會”。基于此,潘政志先生也介紹了新加坡旅游局旅游產品的全新品牌年度推廣主題“Made in Singapore就在新加坡”,該主題以激發游客“發現新加坡日常生活中的不尋常”為理念,摒棄用“教育”的方式做宣傳這一形式,而是通過深入文化,讓游客真正融入到當地百姓的生活之中。
戴院長非常喜歡這一主題,稱贊其是打動人心的。在他看來,中新兩國的文化是相通的,“尋常生活最溫暖,百姓之間在日常生活場景中的交流是很浪漫的,而能留下的也正是這樣的記憶。”
左:新加坡旅游局華北區處長杜玲慧女士
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
右:新加坡旅游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
時至于午時,潘政志先生同戴斌院長的對話也接近進入尾聲。兩位舊友在歡聲笑語中共話中新兩國的旅游業發展,相約下次在新加坡再次相見。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