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現在做直播,還是賣保險、賣阿膠,未來旅業最需要的都是π型人才
新加坡近幾年有一個熱門理念,叫打造“π”型人才。過去有個說法是打造“T”型人才,就是一個人可以有很好的基礎知識,很好的素質,但還是要有一樣優勢,能夠支撐你的生產生活。
但是在新加坡,現在“T”型人才被認為還遠遠不夠,他們要打造的是“π”型人才,它比“T”型人才多一條“腿”,也就是一項優勢是不夠的,他們認為要有兩項深入技能才可以。
兩個月前,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回到清華大學演講,也提到了π型人才這個話題。他說:現在社會上最稀缺的就是π型人才,當一個人在兩個領域有深度認知的時候,他不是簡單的1+1,而是1后面多加了個0。
延續了一年多的疫情,對旅游業的摧殘和打擊是空前的,業者們的生存問題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現實是殘酷的,但是那些π型人才的旅游從業者,因為自己還有另一項技能,所以他們都能在最快的時間里,迅速轉換賽道,用“第二條腿”走路,開啟新的征程,而不是只能怨天尤人,坐吃山空。
單一技能的人才,他們除了能夠在自己的領域有所成績外,沒有辦法跨領域合作,而當下社會更需要的是不同領域之間的相互配合和融合。在這種情況之下,只有一種技能的人,就有點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了。
01
兩項技能才夠π
在過去,我們都提倡做T型人才,T字上面的一橫代表你的知識面,下面的一豎代表你的專業技能,也就是一專多能,在某一領域有深度、有特長,然后對其他領域的知識也普遍了解。
π型人才和T型人才有什么區別呢?從字面上看就是π比T多了一條腿,這多出來的一條腿就代表另一項領域特長。也就是你需要在兩個領域內有深度認知和特長,我們也稱之為多專多能的綜合性人才。
我們知道有句話叫做“技多不壓身”,有兩條腿的π型人才與T型人才相比走起來自然更穩,如果說第一技能與自己所學專業和工作相關,那第二技能就是與自己的興趣和激情相關,擁有無限可能。兩項技能相互配合,不斷迭代更新,才能既走得穩,又走得更遠。
回看我們旅游業過去這一年,最典型的π型人才一定是非梁建章莫屬了。他不僅是攜程的掌舵人,更是通過BOSS直播放飛自我,成為了一名業績最能打的“網紅”。這一年來,梁建章在直播中cosplay 了37人物:書生、包公、海王等多個形象,被網友圍觀了1.7億次,帶貨成果達24億。最極端的時刻,整個平臺將近三成的銷售由他的直播拉動。
梁建章的直播出圈了,還上了好幾次熱搜,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調侃,“梁建章都這么拼了,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02
為什么要成為π
為什么在新的時代我們需要成為π型人才呢?成為π型人才又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一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在互聯網起來之前的工業時代,T型人才也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隨著信息爆炸,領域與領域之間的邊界感逐漸降低,跨界整合資源變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這樣一專多能的傳統T型人才就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了,社會更需要多專多能的π型人才。
二是抵御危機,避免被社會淘汰。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很多崗位都有可能被機器取代掉。一旦第一技能出現了生存危機,我們就需要有第二技能來撐起我們的生活。很多人之所以會出現中年危機,就是因為靠第一技能走不下去了的時候,也沒有發展出自己的第二技能。
所以不論你是肩負著推動社會前進的精英,還是僅僅養家糊口、維持生活的普通人,我們都需要成為多專多能的π型人才。
經歷了這次疫情,我們一方面深刻的體會到旅游行業的脆弱,作為從業者,同時我們也更應該思考自己的職業技能是不是能有新的發展和延伸,如能能讓自己成為π型人才?
03
轉換思維,你也能π
π型人才是大勢所趨,那我們怎樣才能成為π型人才呢?
遴選自己過去那些看似沒用的興趣。相信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會有些看似無用的興趣,但現在是個性崛起的時代,在互聯網的連接下,任何個性化的興趣都能幫你吸引到無數同頻的人。抖音上就有個喜歡手表的大哥,天天一副沒睡醒的樣子,但就靠著對各種知名手表的獨特解說,圈粉無數。
所以現在我們需要想想之前我們喜歡什么?或者對什么領域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找到它,轉換思維,將它當作你可以延伸的點,你的關注點在哪里,收獲就會在哪里。
確定并堅持自己的興趣。在篩選出自己的興趣之后,我們就需要將它堅持下去,并為之進行行之有效的學習,努力去提升它,讓自己的這份熱愛變得更深入。
讓興趣成為自己真正的技能。當我們在自己的興趣層面深入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尋找機會將其商業化,變成我們真正的技能了。很多人的事業和名氣都是從興趣衍生而來的,就像李誕能夠成為國內脫口秀一哥,主要就是因為他在學生時代愛寫段子,并且工作之后也沒放棄這個愛好。
特別是在這個自媒體興起的時代,給了我們很多人將興趣變現的機會,喜歡旅游的做起了旅游博主、喜歡寫作的成為了網絡作家等等。作為旅游業者的我們,大多見多識廣,口才俱佳,對旅游知識的掌握也是普通大眾望塵莫及的,如果你不懼鏡頭,也許可以在旅游直播或者KOL方面發現自己的新技能。
04
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培養一個技能就很不容易了,要想再培養一個第二技能,豈不是難上加難?
其實并不是這樣的。《跨越式成長》這本書中講到,這是我們關于技能培養的一個常見誤區。
我們通常覺得職業技能是線性增長的,技能能到什么水平,跟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呈正比。但其實,職業技能的發展更像是一條對數曲線:在剛接觸一項新技能的時候,你通過簡單的學習就能突飛猛進。但是到后期,你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會越來越費勁。這意味著如果你想精通一項技能,可能的確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但是你想要掌握這項技能的基礎,在這個新領域立足,并不需要花太多時間。
這可能就是為什么π型人才能成為新加坡整個國家的人才戰略,因為讓普通人走通這條路,并沒有想象得那么難。
不管我們是從事什么行業,干的是什么工作,都要發展出自己的興趣技能,并為之傾注我們的激情。那不單單是一份熱愛,是能夠幫助我們抵御危機,獲得更好發展機會甚至改變命運的武器。
有了工作之外的興趣技能,危機來臨時,我們就不至于被社會淘汰,成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π型人才,既走得穩,也能走得遠。
文中圖片源于網絡
編輯:Sophie
審核:雷蕊
◆◆◆
注:作為平臺小編,我們只把看到聽到的最新動向和政策等訊息客觀傳遞給各位業者,而如何去做,還是要靠一線的各位業者們自己去親身實踐和實干。路在腳下。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