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瓊:促進公平、多樣、包容、發展,是旅游業的重中之重
2月24日,“世界旅游聯盟·湘湖對話”在杭州舉辦。本次“湘湖對話”為期兩天,以“和合共生——塑造未來旅游生態”為主題,與會國際國內專家學者圍繞“協調合作——推動旅游業振興繁榮”“創新發展——探索旅游業未來趨勢”“兼容并蓄——助力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和諧共享——優化目的地政策與治理”等四個專題進行深入交流。
在2月24日下午的會議上,世界旅游聯盟副主席、世界旅游經濟研究中心主席何超瓊以《公平、多樣、包容——旅游業的領導力》為題發表演講,她表示,旅游業是全球重要支柱產業,能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改善基礎設施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當前,促進公平、多樣、包容、發展,是旅游業的重中之重。中國政府創造“旅游+”概念,不斷深化與相關行業融合,其成效已經得到實踐驗證。澳門特區基于中央政府政策,拓展旅游業與相關產業合作,創造了富有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
何超瓊在演講中講到,自2018年以來,世界旅游聯盟的平臺已被證明是我們業界的重要平臺。在后疫情時代,這個平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因為它提供了一個思想匯聚的機會,讓我們探索旅游行業的振興復蘇。WTA不僅是一個合作和交流的紐帶。我們的使命“更好的旅游、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世界”將我們的行業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倡導將旅游業定位為促進人文發展和進步的工具,包括扶貧及最終改善人類的生活。
作為旅游業的領袖,我們都清楚了解旅游行業的重要性——它占全球GDP的10%,全球每10個工作崗位中便有1個是來自旅游業,旅游業為大量的婦女和青年提供了工作崗位。然而,對世界來說,直至新冠疫情讓一切暫停時,人們才真正意識到旅游業對經濟及社會的深遠影響。
我們現在正進入一個后疫情時代,這個時代為我們提供了重大的機會,去重新想象“旅游”。為了充分利用這些機會,行業必須考慮如何用“以人為本”的方法進行重建,并把公平、包容和多樣性放在首位。
旅游業的價值讓它自然地擁抱這一使命。旅游業是致力于和平及相互理解的行業,但在這個新的旅游時代,我們更需要將價值觀轉化為行動,以釋放旅游業作為經濟和社會進步驅動力的所有潛力。通過構建更加包容、多樣化和公平的旅游業,實現旅游業作為領先行業的價值。
旅游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整個行業都在發生重構,并正在擴大和發揮其對社會和經濟的積極影響。全球范圍內,許多國家已將旅游業作為經濟和社會進步的引擎。例如,沙特阿拉伯在其2030年愿景倡議中,將旅游業作為國家基礎設施規劃的藍圖,同時也藉此向國際招商及吸引人才。而在印度尼西亞,縱使其旅游業已非常成熟及完善,但仍在繼續創新,并尋求超越“度假旅游體驗”的進步。這些國家的旅游正在被重構,旅游不僅是旅行和景點觀光,而是成為實現公平、包容和多樣性的途徑。
“重構”旅游意味著目的地不應該被過去的觀念所限制,不應局限于已存在的旅游資源或條件。相反地,通過倡導包容性、多樣性和公平,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新的旅游標準,建立新的產業生態系統。
在中國,我們的政府創立了“旅游+”的概念,通過加強旅游業與其他行業的聯系及協作,促進參與并擴大旅游的影響力。這一富有遠見的舉措證明了政府通過旅游促進公平、多樣性和包容性的決心,也造就了在減貧、傳承和保護文化遺產以及鄉村振興方面的成就。
澳門,我的企業扎根之地,也在倡導多元化發展,以突破其多年來的支柱產業即博彩業,并創造一個更可持續的“旅游+”模式,以推動城市的未來發展和經濟增長。澳門對未來的愿景,是在未來十年內創建一個全新的旅游產業生態系統,中央政府所制定的全面政策為這一愿景提供了鼓勵和支持。
澳門正在鼓勵多元化的發展,并把目光投向娛樂博彩業以外的板塊,完全模糊了不同行業之間的界限,這些行業的確是可以相互配合的,如會展、藝術和文化、健康和保健、體育和零售及其他創意產業。
為了鼓勵行業落實其承諾,政府甚至列出了新的KPI,以衡量行業如何與社區合作。這不僅僅是一個想法,它是非常具體的。企業必須滿足KPI,并根據我們的投資價值及如何真正為澳門創造增值元素,來接受評估。如果企業做得好,將會在稅收方面得到優惠。顯然,這將加強我們的競爭力,讓我們也可以持續發展業務。
因此,行業需要與社區合作,提升工作人員的思維,磨練他們的技能,讓他們在產品開發、旅游體驗方面做得更全面、到位。同時,培養年輕人,讓他們明白自身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不能固步自封,年輕人需要思考,并爭取更多的機會。我認為,這是創造全新的旅游產業生態系統的基礎,讓大家從旅游業的自我強化及重生中獲益。這就是為什么我很認同這是澳門未來的方向,也是我們可以與他人分享的經驗。
更重要的是,為什么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澳門去重新定位?澳門是中國的一部分,澳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部分。粵港澳大灣區把整個擁有將近8700萬人口的力量聚集起來,這些城市群已經基本形成 “1小時交通圈”,其生產總值占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其經濟總量約達12.6萬億元人幣。
粵港澳大灣區把我們聚集在一起,創造區域互補優勢,并創造出嶄新的產業生態系統,這勢將改變這個地方,改變人們對旅游的心態。我們不再只是去大灣區各城市拍照留念,而是可以每天去那里體驗不同城市的生活。我們將可以帶回新的記憶、新的體驗,將看到這里的創新,體會前從未見的創造力。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因此,這種既具有包容而又外向型的旅游發展方式,意味著旅游所創造的紅利不單惠及當地人,更將輻射至生活中有匱乏的人群。通過與大灣區另外9個城市分享我們港澳特區的資源,我們可以為旅游者提供全面、充實的文化背景,當然還有傳統的旅游體驗,大灣區的巨大潛力與政府的愿景和政策相輔相成,是激勵業界履行承諾的非常關鍵因素。
這就是為什么在澳門去年的特許經營權招標中,將所有六個運營商運營商的特許經營期延長10年,大家都承諾繼續在澳門投資。我很榮幸被授予其中一個特許權,我已經承諾在原有的投資上,另外投入150億人民幣,即相當于22億美元的額外資金。這些投資并不只用于硬件建設,這些新投資,將把我們的承諾轉化為行動,引入正確的方案、適用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所以這也是我們對社區和人民的直接奉獻和參與。
投資于旅游業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我們是投資在每個人都喜歡、都享受并能從中受益的東西上。旅游業其中一個領導地位,反映在它對文化、自然和人的投資,這些都是可持續的。它將提供可持續的發展,而這些發展都是建立于信心和信任之上。這就是我們行業的獨特之處,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帶著熱情,投資在旅游業,因為我們知道接下來將會成就什么,而不只是利潤回報。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