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勝劣汰,市場依舊安好
專訪北京環球行旅行社有限公司總裁王蘇琪
雙鬢白發,擋不住滿面春風;侃侃而談,透露出滿腹經綸。酒入豪腸,七分高瞻遠矚,三分自由徜徉;繡口一吐,便是歲月道行。
初入王總辦公室,便感受到了他幾十載崢嶸歲月積淀下來的沉穩和大氣。桌子上擺著的飛機和坦克模型暗示了他的軍人出身,身后的獎杯展現著他的個人榮譽。最讓小編意外的是自己還未開頭,王總便自己打開了“話匣子”,談起了中國出境游的歷史以及現在出境游的現狀,從最早的9家旅行社做出境發展到現在的100多家、從只有幾個國家開放到100多個國家開放。對于中國出境游的歷史,王總也是感慨萬分。而對于幾個熱點話題,王總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優勝劣汰,科學看待市場變化
今年暑期,很多跟團游生意并不景氣,以至于很多人放出了“這是對旅行社的重新洗牌”的言論。對此,王總也毫不猶豫地駁斥了這種看法,認為這是偽命題,有炒作之嫌。“要用平靜的心態、科學的眼光辯證看待生意場上的風云變幻,防止一味跟風”。在王總看來,生意場上的“寒冬”與“盛夏”是交替出現的,一個小小的暑假并不能反映市場的巨大變化。而行業的大數據也反映著市場的火熱程度,今年上半年出境游人次達到7131萬,同比增長15%,跟團游在其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這些數據就是對這一命題的最有力反駁。而對于暑期跟團游人數變少,王總則認為這是產品、OTA以及其他市場如游學等分流導致,而且跟團游原則上不是假期的主流人群。部分旅行社出現的跟團游人數減少現象,也可能是因為戰略不當,過于依賴暑期的某個項目,或是資金、人力等方面的不足。
客戶需求為導向,不缺產品缺市場
對于現在很火的“深度游”,王總認為業內應緊緊圍繞“景點深、時間深、服務深”三個方面展開。“別家沒有的我有,別家有的我時間長,注重細節和檔次”,從走馬觀花到多次游覽,中國游客強大的消費能力實際上已經開啟了深度游的新方向。環球行秉持著“研究群體出產品、抓住細節保產品”的概念推出不同的產品,從大數據里進行分析,根據劃分細致的群體有的放矢。不過,王總也認為,現今的旅游市場是不缺產品的,重要的是如何讓消費者接受“新鮮事物”。“泰國的Pattaya轉到普吉,我們做了五年,那時候的心理不一樣,現在旅行社的心理、游客的心理、市場的心理都居于成熟,容易得很”,這實際反映了出市場仍需開拓的現實問題。王總也指出,市場雖然在被蠶食,但依然有很廣闊的空間。
板塊化、精細化、深耕化
深度游產品的誕生,也要求旅行社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定制游也是如此。在定制游“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王總也提出了他對定制游的看法,“我認為它非常有生命力,因為它的人群已經分出來了。服務多樣化需求、花錢買服務需求、拼團負面影響這三方面共同推動了定制游的發展。不同層次的游客有不同的需求,特殊群體的游客對于定制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環球行十分重視定制游市場,做到定人、定崗、定經費,在北美市場保持著龍頭地位。在王總看來,在定制游這個大產業中,已經出現了“區域板塊化、產品精細化、服務深耕化”幾大特征,根據不同群體劃分得越來越細致,大部分中小旅行社還是專攻某一塊目的地,而非“廣撒網掙大錢”。實際上,產品的形成是需要消費者的支撐的,因此給予消費者的服務也必須是到位的,市場已由曾經的賣方市場變成了現在的買方市場,對此,王總也會對業內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實操方面的培訓。未來,環球行也會根據消費者需求的不同繼續深挖,對客戶和產品進行深度開發,不同群體的細分也會越來越明顯。“未來可能要分幾步走,一步走就是成團的,不再參加散客拼團而自己單獨成團,第二就是不但自己成團,還要拿出自己想要的行程,讓你去為他服務。”
時光荏苒,歲月爬上了王總的頭發,卻爬不進他的內心,入行幾十年,王總始終如一,為自己、為公司、為旅游業默默付出著,他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中國的出境游,也看到了現在中國出境游的大發展。日久見人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堅守自己的本職,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讓自己的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