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下,出境旅游人也能分得國內市場這塊蛋糕
新的一年,帶來了新的希望。
但是伴隨新年的到來,旅游從業者們并沒有盼來好消息。
因為近期全國多地有新的散發疫情出現,北京已經禁止旅游團進京,很多地方政府也發出倡議,號召市民就地過年,減少跨省流動。
旅游人本以為能迎來一波業務小高潮的春節游,沒指望了。
雖然春節游受挫了,但這并不意味著今年一整年都會涼涼。巨大的出游需求,以及近期國家出臺的文旅業一系列利好政策,依然讓旅游業充滿各種機會。
1
整體向好,拐點不遠
讓我們先看疫情方面的變化。
首先,我們國家在過去一年與新冠肺炎的斗爭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抗疫經驗,所以這次各地出現的散發疫情肯定很快就能戰勝,國內總體的環境還是健康、安全的。
第二,我們的疫苗已經上市了并開打了。這是最關鍵的保障和信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隨著新冠疫苗普遍接種,疫情防控形勢基本就會大好轉,乃至迎來決定性勝利。
第三,疫情拐點可能就在前方不遠。張伯禮院士認為從現在到二月底這段時間的防疫非常關鍵,挺過去,就能在三四月份迎來春暖花開。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在近日對疫情做出判研,他表示如果有一半的人接種疫苗,疫情就會在今年六七月份出現拐點,到年底可能會發揮作用,世界就有機會互通。
2
各種政策釋放積極信號
除了疫情整體向好之外,國家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文旅相關政策也都釋放了積極的信號,讓我們充滿信心。
去年11月3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份規劃《建議》中,與文旅行業直接相關的內容就至少有三處:
1、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
2、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
3、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
同樣在11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新階段智慧旅游的產業數字化和消費場景化的戰略導向,鼓勵各地扶持旅游創新創業,引導云旅游、云演藝、云娛樂、云直播、云展覽等新業態發展,培育“網絡體驗+消費”新模式。
一邊是遠景目標的描繪,另一邊是對旅游創新創業的扶持,這些政策指向的都是國內游的創新、升級和融合。畢竟當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旅游發展走出困難局面的有效途徑。
3
轉變心態,積極謀變
雖然受國外疫情的影響,我們目前還不能開放出境游,但是從長遠看,我國旅游業必定還是要國際國內雙循環,雙輪驅動,為國家擴大對外開放、全面深化改革、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等服務。
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我們的旅游從業者還是要耐下心來,轉變自己的心態,先立足國內大循環,謀劃國內游市場。
當前,新冠疫苗正式上市,并免費提供全民使用,我們即將贏得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同時,伴隨著我國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央政府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打通制約居民擴大消費能力的“堵點”。優化分配制度,縮小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社會保障,穩定消費預期……政策助力內需加快釋放,必將給旅游業注入勃勃生機。
我們都已看到,疫情爆發以來,國民的旅游需求并未消失,而是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出行的熱點轉向國內和城市周邊,人們對國內旅游目的地表現出強烈的意愿。從我們之前報道的2021年國內旅游的發展趨勢(點擊可查看)中,也可以看出今年國內游呈現的新特點。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低頭實干。在國家拉動內需的大背景下,出境旅游人一定可以在旅游服務新時代運用自己豐富的出境游經驗,抓住國內游市場的新機遇,及時調整賽道,用創新和智慧,分得國內旅游市場這塊蛋糕。
◆◆◆
文中部分圖片源于網絡
注:作為平臺小編,我們只把看到聽到的最新動向和政策等訊息客觀傳遞給各位業者,而如何去做,還是要靠一線的各位業者們自己去親身實踐和實干。路在腳下。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