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對話|變革時代旅游教育的使命
導言:我們的旅游教育和旅游業正在不斷形成一個共識的時期。我們的旅游教育需要不斷的討論來認識這個時代新的共識,從而引領和推動旅游業新時代的到來。在此次專題論壇上,幾位非常資深的旅游管理教授共同探討了變革時代旅游教育的使命。
主持人:中山大學旅游學院院長 徐紅罡
對話嘉賓:
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院長 邱漢琴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系主任 林壁屬
東北財經大學薩里國際學院院長 史達
香港中文大學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院長 陳柏桓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副院長 宋海巖
主持人:這個論壇是由我主持,論壇的主題是變革時代旅游教育的使命。宋海巖教授準備了非常豐富的PPT,我們就把它放在線上,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今天我們主要是與在場的幾位嘉賓,也都是非常資深的旅游管理教授,來共同探討變革時代旅游教育的使命。陳柏桓教授準備了比較簡短的視頻,一會我們和大家一起分享。
開始之前,首先感謝WTA給旅游教育的同行這樣一個交流的機會。其實我們的旅游教育,或者說旅游業正在不斷形成一個共識的時期。其實我們旅游教育需要不斷的討論來認識這個時代新的共識,從而引領和推動旅游業新時代的到來。我們希望通過對于人才的培養,來引領我們旅游新的時代。
這樣對話的機會,為旅游教育界,以及旅游教育和行業達成一個共識,最后使得我們的旅游為社會、為全球的命運共同體,全人類的美好生活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貢獻,這就是我們組織這個圓桌論壇重要的目的。
我們先看看陳教授的簡短理解!
陳柏桓:首先,我要感謝各位邀請我參加這次會議。旅游業中的酒店業對社會在宏觀和微觀層面發生的變化都是非常敏感的。在后疫情時期,我們必須認識到社會必然在短期內存在保持社交距離、保持衛生、全球旅行限制和經濟放緩等問題。
另一方面,一些外部影響將會是長期的。首先這可能包括嚴格的衛生和安全標準,這將成為人們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二是技術,特別是涉及大數據、移動技術、社交媒體、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這些將給我們的行業帶來革命性和破壞性的變化;第三,人們會要求更多樣化的旅行體驗;最后是可持續性,這不僅是要求人們承擔起社會責任,更是一種基于商業的考量。
為了應對第二個有關長期變化的問題,旅游專業的教育者可能需要考慮至少發生在外國的一些變化。首先是漸進式跳躍,我們需要超越不可預測性,同時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創新能力。第二,發展多學科交叉的課程。第三,采用e-learning(網絡學習)和混合模式學習。
短期內酒店和旅游學院可能會面臨嚴峻的、無法衡量的挑戰,但我認為,從長遠來看,高等旅游教育的規模不會縮小,特別是因為高等旅游學??梢愿淖兯麄兊慕虒W戰略,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旅游業的教育者可以解決不斷變化的旅游需求,同時有必要進行高等旅游教育。
就高等旅游教育的機構形式而言,不同機構之間的合作可能會出現,但我希望酒店業和旅游學校在幾個方面能有更多的合作。如前所述,可能會有多學科交叉的課程,甚至是學位課程,例如雙學位項目,涉及到整合不同學術單位的教學資源。然后學術項目和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可能會有更多的合作,比如與研究和教學相關公司和政府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后,越來越流行的科技在大學之間的合作中也將更為廣泛地被使用。
主持人:陳教授有幾個關鍵詞,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融合,然后跨學科的教育,我想聽聽在座的3位院長領導者,像史達院長怎么認為的?
史達:因為在座的各位老師大多數都是在旅游學科的基礎之上去做國際化的辦學,我們正好是倒了一下,我們是首先建立了一個中外合作辦學的機構,有我們自己一套比較獨立的治理體系。然后在這個機構的基礎之上,我們去主動對接旅游學科的工作。
上半年,我們跟大家一樣全都是在線教學。下半年,我們仍然在打比賽,我們這個比賽就變成了“混合式教學”。不僅僅是技術層面,因為我們39個教師分布在12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所以我的排課,上課的軟件平臺等等都有挑戰,這個還不是最主要的。
我想說每個學校其實都有自己很好的一些方法,我們主要靠的是學業支持體系。因為人才課程體系不可能總在變化,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聽聽林主任的一些想法。
林壁屬: 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我們現在學生學會認知,大部分大學都做到了,沒有問題。學會做事,就不好講了。但是我今天特意看了一下,在座的服務生做得非常好,我特別看著他們是怎么樣換班的,手勢有沒有變過,我就發現這個很到位,這就是學會做事。
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學會生存。為此,我就提出四個建議:
1.一定要把通識與專識融合,把專能與通能整合。2.注意學術性和職業性的融合。3.注意“人本”和“工具”兩者不要對立。4.一定要把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作為主要的價值取向。
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是一個變化非常快,變化非常密切的社會,所以一定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把能動的、聯系的、機體的、現實的社會,現實結合到教育之中,結合到研究之中,我覺得這樣才能把一個高等教育的旅游管理教育做好。
主持人:謝謝林主任。接下來請邱院長談談您的方案。
邱漢琴:結合咱們的國情,結合我對旅游教育行業,結合我自己境外30多年的經驗,對文旅融合背景下,再加上國家剛剛提出來新的教育戰略發展策略,我分享一下南開大學的一些思考,一些具體的做法。
具體的,我相信是需要重新構建文科和新文科知識架構,培養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改革創新,文科專業的教育,優化教學方式和手段,實現文科理論體系的創新,構建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
我們今天在WTA這樣一個線上線下國際直播的國際論壇上,就是最好的說法,最好的案例來分享中國的旅游教育。到底我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呢,我覺得旅游新文科建設志在必行,因為行業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經進入了數字化的5G年代。我們的學生不僅需要懂得專業知識,更需要理解有一定的實踐能力。
首先一個成熟的經濟要具有創新性;二是總結為交叉性;三是雙院制;四是實踐性。具體新文科建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文科和文科學科的融合;文科和理科、文科和工科的融合。
最后,我們希望達到這樣一個良性循環培養人的模式。首先我們要了解社會的需求在哪里,對我們的人才培養進行梳理,個人素養、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希望所有培養的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就業能力、升學能力,達到學生成長的全新教學改革和創新特色班,這是我們整個循環。
主持人:大家提出來一些辯證的,比如講到變與不變,高等教育的短與長的問題,也講到了創新,在創新的同時也要講到什么是穩定的,我們要給同學們更多的是一些已經相對成熟的知識,所以創新和穩定也是一對矛盾。以及專與全、實踐與理論。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是要超越二元的思維,所有的這些不應該成為一種對立,而應該是成為一種整合。只有我們通過一些方法能夠超越二元,我們才可能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