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條”出臺促航班量翻番 春運訂票量環比增8.5倍
自“新十條”發布以來,國內的民航市場終于進入了高速復蘇的快車道。
來自航班管家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周(12.5-12.11)民航國內客運航班量35658架次,環比上上周增長67%。其中,12.11日民航國內客運航班量已達7151架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4%,且增長趨勢并未放緩。
而隨著春節假期的逐漸臨近,春運期間的機票也開始出現量價齊升的倍增。
這些區域市場已超疫情前
“疫情三年來,感覺今年是最難的。”近日,不少民航業內對記者發出了同樣的感慨。
今年以來的航班量數據變化也印證了上述看法。
今年2月末,由于國內多點疫情頻發,航班量下滑嚴重,之后上海疫情暴發,航班量墜入谷底,單日航班不足2000架次,隨后逐步回升到下半年后,又開始了新一輪各地疫情頻現,包括8月的三亞疫情,11月的廣州疫情,航班量再次墜低,單日航班量不足3000架次。
不過,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周,航班量出現了翻番,航班管家最新數據顯示,12.12日國內客運航班量計劃運行7378架次,而從目前趨勢來看,短周期內航班量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具體從區域上看,西北地區國內出港航班量環比增長168%,成為疫情放松管控后最大的受益區域市場,其各省份環比增幅皆超過100%。
而在31個省/市/自治區中(不含港澳臺地區)增,重慶的航班量增幅最高,環比增長超600%,主要與其在前一段疫情期間的航班量超低位運行有關,當時,重慶每日的航班量只有兩位數,而在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后,重慶江北機場的航班已經連續增長11日。
而得益于成都天府機場在今年的通航運營,成都市場的國內進出港航班量已超過2019年同期,恢復率處于主要城市之首,沈陽、三亞位列第二、第三,恢復率超8成。
從具體航線的恢復率上看,成都-杭州線恢復率達132.1%,成都-昆明、上海-沈陽/長春/三亞等旅游線也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不過,商務線的恢復則相對遲緩,北京-上海、北京-廣深恢復率不足5成。
今日開盤,航空機場股再次集體走強。國海證券認為,后疫情時代民航高景氣行情已在醞釀。中銀國際也預計,未來隨著出行日趨正常化,國內客運航班將繼續保持恢復。
春運訂票量較一周前增8.5倍
而隨著春節長假的逐漸臨近,被壓抑了三年的春運行情,也在“新十條”實施后逐步爆發。
去哪兒數據顯示,自12月7日以來,春運期間(2023年1月7日-21日)機票預訂量大幅增長,環比一周前增長近8.5倍,熱門目的地TOP10為哈爾濱、三亞、成都、海口、上海、長春、深圳、沈陽、北京、昆明。
隨著預訂量的增加,機票平均支付價格也在持續走高。春運期間從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飛往三亞、昆明等旅游城市的經濟艙機票,已接近全價。
去哪兒平臺預測,今年不少航線將恢復疫情前的情況,春運機票預訂高峰提前至火車票開票前,預計價格一周后將維持在高位水平。
“近期春運機票預訂量增長,反映出大家回家過年的樸素愿望,潛在需求是存在的。但需求端也展現出結構化特點:一部分人即使加強防護也要出行,一部分人則更謹慎。因此全部需求無法完全被釋放,”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郭樂春分析,“從供給側來看,目前,計劃內航班數量是疫情前的九成,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后,航司、機場恢復運力也需要一段時間。預計2023年春運機票預訂量將達到近三年峰值,接近疫情前的八成。”
這與航班管家的預測基本一致,其根據目前的計劃航班采用模型測算,同時參考亞洲部分國家的疫情政策放開后的航班恢復情況,預測出的2023年春運日均航班量約11700多班,整體上2023年春運較2022年春運預計提升15.9%,預計恢復至2019年春運的78.7%。
除了機票,春運火車票的預約量同樣增長明顯。盡管春運火車票尚未放票,但去哪兒平臺上火車票預約量的增長也反映出旅客“回家”的迫切愿望。
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協調機制防控政策要求,自12月7日起,鐵路購票、乘車及進出站停止查驗48小時核酸證明和健康碼。隨著列車開行的有序恢復,鐵路運力也將增長。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