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收10億,普陀山悄悄改名重啟IPO
時隔一年,曾因巨大爭議被迫撤回IPO申請的普陀山旅游重回大眾視野。
近日,據證券時報的消息透露,更名后的舟山旅游經營發展一切正常,未受此前IPO風波影響,并且正與上級相關部門對接溝通,準備重新申請。
一石激起千層浪。2018年4月,普陀山因“佛教商業化”爭議被迫撤回IPO申請。此次重啟IPO,有網友感慨:“菩薩的歸菩薩,資本的歸資本,可好?”
兩度折戟后,悄悄改名重啟IPO
“佛系”企業的上市經沒那么好念。宗教與資本之間的鴻溝,遠比想象中更難以僭越,這點恐怕普陀山旅游深有體會。
舟山有普陀山,最為人熟知。它位于舟山群島東南部,是全國首批確定的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與五臺、峨眉、九華并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古人譽為“海天佛國”。
根據招股書,普旅股份是一家綜合性旅游服務企業,設立于2008年,由舟山市國資公司、普陀區國資公司和普旅集團發起。普旅股份背后有著雄厚的國資加持,舟山市國資委通過普發集團控制公司58.04%股份,通過舟山汽運控制公司13.79%股份,合計控制公司71.83%股份,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早在2012年,普陀山旅游的上市籌備工作就已經開始,2017年6月首次遞交招股書后排隊9個月等待審核,又在短短半個多月內劇情發生大反轉。
彼時,普旅股份在證監會官網預披露,擬申請于上交所上市,募資規模初定6.80億元,主要用于發展溫泉、濱海、海島、養生等休閑業務。但時隔幾日卻遭到中國佛教協會公開批評,稱其有將“佛教商業化”之嫌。
中國佛教協會官網發文指出,普陀山旅游的上市業務“雖然表面上未涵括寺院等佛教資產”,但普陀山與佛教不可剝離,以“普陀山”名義上市,也有違國家剛剛出臺的宗教法規和政策。
重壓之下,2018年4月18日,普陀山旅游沖刺IPO的進程按下暫停鍵,但是更名卻在悄悄醞釀。
舟山政府曾公開為其“背書”:普陀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申報上市,是深化舟山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明確指出,上市資產純屬企業經營性資產,不涉及任何宗教資產,生產經營活動也不涉及任何宗教場所。
在輿論發酵、全民熱議背后,舟山國資委也站出來講話:我們也反對宗教的炒作,堅決不用普陀山上市A股。意思是,如果上市審核通過,在提交股票名稱審核時,會用其它的名字來代替普陀山。
3個月后,普陀山旅游宣布撤回IPO申請,并已就公司名稱使用、業務范圍規范等方面整改完畢,后續上市工作仍在籌劃中。為了再度沖刺上市,普陀山旅游更名成了舟山旅游。
3年營收超10億元,索道毛利率達90%
普旅股份對普陀山“重度依賴”,其所有業務均圍繞普陀山的旅游資源展開,掌握著普陀山風景區多項經營權。
2011年至2012年,普旅股份曾先后對索道公司、客車公司、吉祥香業和客運服務進行了收購,擴大業務版圖,但其主要經營區域仍位于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內,業務涵蓋旅游客車客運、旅游索道客運、旅游水路客運、香品生產銷售、旅游商品銷售、旅游配套服務等。
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普陀山旅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57億元、4.32億元和3.8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9510.1萬元、1.14億元和1.13億元。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