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生物探索與航天奧秘,“物種進太空”科學探索工程 近日在國家體育館啟動
為響應科教興國、航天強國戰略,將航天科普融入自然科學探索,在第九個中國航天日到來前夕,由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辦的“物種進太空”科學探索工程在國家體育館新聞發布廳舉行盛大的啟動儀式,該工程由中國科學探險協會聯合石探記科學家團隊、航天知名專家、教育專家,以“物種探秘搭乘飛天夢想”載荷艙的研制和飛行試驗為載體,將青少年在全世界科學考察發現的具備特殊生存力的生物,放入生物載荷艙后在太空展開科學研究。同時將真實的航天工程面向國內外廣大青少年開放,展示自然科學探索和現代航天科技的魅力,激發青少年探索科學熱情,傳播科學夢想、激勵科技創新,培育新世紀全面發展的未來人才。
坐落在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的國家體育館是雙奧場館,被譽為“冰之帆”。曾是北京2008年夏奧會和2022年冬奧會比賽場館,在這里誕生過多項世界記錄。在冬奧賽后國家體育館打造國家級體育場館品牌,由“奧運福地變身文體福地”,致力搭建青少年德智體美育平臺,以“體育+文化+科技”的創新內容,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學習、互動、實踐、體驗空間。4月19日,在國家體育館新聞發布廳迎來了科學探索與航天技術的完美邂逅。近百名自然科學領域科學家、航天知名專家、教育從業者和媒體的朋友、師生代表齊聚于此。發布儀式由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科普部陳睿博士主持,協會副秘書長梁紅斌致歡迎辭。陳睿博士介紹了這項科學探索工程的緣起、籌備歷程,闡述了工程的深遠意義和內涵,以及對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的深淵影響。
石探記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原所長、著名生物學家黃大衛教授帶來 “昆蟲與孩子的未來”的主題報告。石探記是中國知名的科學教育品牌。黃教授深入淺出介紹了昆蟲與人類生活、現代產業發展和未來科學文明的密切聯系,同時黃教授作為石探記青少年科研項目的首席科學家,表達了對孩子們未來應用昆蟲智慧成就人類事業的展望,并對本項工程提出了殷切希望。
我國航天知名老專家,早年由錢學森先生親自指導開展星際航行研究、獻身中國航天事業61年的李頤黎老先生送上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回憶起50多年前參與東方紅一號衛星研制工作中一屋子的人一起計算軌道數據的盛況,以及參與指導的“八一少年行”中學生科普衛星2016年得到總書記關注和支持等情況,用總書記在2016年12月24日給學生小衛星團隊的回信中的話勉勵青少年努力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隨后,北京市八一學校的李銳老師結合為實現創辦國際一流科技高中的目標,引入航天科學技術與中小學生科技素質教育融合的實踐經驗,闡述了參與真實的航天工程為中小學生的基礎教育帶來的啟發,對本項工程的順利實施提出若干建議,期待實踐活動取得成功;
來自中國中學生科普衛星工程地面中心的曹夢老師,結合多年參與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開拓的實戰經驗,就產業發展與航天人才培養如何形成良好互動局面提出了思索和建議;石探記學生代表王若燦同學以“探索動物超能力”為題,報告了她參與科學活動的鮮活體會和第一手收獲,興趣的激發和能力的培養為她打開了通向科學探索的大門。
科學探索工程的技術負責人、八一少年行人造地球衛星工程總師張剛研究員介紹了工程的目標設定、工程的主要內容和實施架構。工程將持續兩年半,以研制并試驗進入太空的生物載荷裝置的載體,將工程研發過程、掛飛試驗、亞軌道飛行及再入、生命物種外太空適應性探秘等開放為多層次的科學實踐教育活動,以真實的航天工程為載體研發并實施系列科普課程及多類別實踐教學,參與形式包括大型科普公益活動、探險基地研/游學、集訓營、工程過程體驗并對接國內外科技展/賽等。工程將成為地球小動物為主的物種探秘與太空航行融合的多層次的科普體驗、能力培養和成果展示舞臺,向國內外青少年展示地球生命演化奧秘和“星際文明”發展夢想,以宇宙尺度的宏大激發廣大青少年的研究熱情,培育跨界融合的科學探索新生代。作為召集人,張剛研究員倡議成立專家委員會,并向物種研究、科學探索、航天工程和教育等領域專家發出誠摯邀請。
會上,北京石探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左寅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國家體育館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藍天創新體育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作為“物種進太空”科學探索工程的四家支持單位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未來各方優勢資源整合,將展開更深度的合作,各方嘉賓共同為“物種進太空”科學探索工程揭幕,工程順利啟動,與會嘉賓合影留念,記錄下這個難忘的瞬間,共同點燃甲辰龍年中華民族科技夢想騰飛的“發動機”,為第九個國家航天日增光添彩。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