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旅游與環境的共生共贏
演講人:野生救援(美國)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史蒂夫·布雷克
導言:從產業發展來看,我們要避免單純的從環境索取,而要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對環境的保護和改善。除了產業發展之外,游客本身的行為習慣和消費觀念也會對環境構成壓力,甚至不良的行為習慣和消費觀念會給環境造成破壞,對此我們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并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野生救援(美國)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史蒂夫·布雷克先生帶來了深刻的講解。
大家下午好!
我特別榮幸能夠在這個舞臺上跟這么多從事旅游的人來談談野生救援和旅游的關系。
我們一直在說一個不應該做的事,不應該購買野生動物制品,不要這么做,其實我們做這方面的傳播也是有原因的,它也產生了一些挺好的成果。我們很多年也是跟WTA,還有WTA的成員一直傳播這樣的理念。這方面的消費也是導致很多野生動物面臨瀕危的狀態,它也是跟旅游業相關的。很多的游客去這些地方會覺得野生動物制品是當地的特產,會帶回來做紀念品。
野生動物貿易這方面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它的價值每年是230億美元,相當大,它威脅了很多的野生動物。
但是今天我想從另外一方面去說這個問題,因為我們一直說不應該這樣做,其實也有另外一方面那就是你可以做什么?旅游可以做什么去保護野生動物?去野外看野生動物,去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去看真實的野生動物,不是什么動物園,不是動物表演,是真正在野外的動物。這方面的旅游產生了1200億美元,比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多了一倍,創造了兩千多萬的工作機會,所以它給人和野生動物帶來了很多的好處。
很多人想起野生動物就會想起去非洲看大象等等,全世界都有很多的游客去看鯨魚,還有潛水的話去看珊瑚、海龜等等海洋的物種。
最多野生動物的旅游是在亞洲和非洲,其實每一個地方都有很多的機會。下面我給大家看一個短視頻,可以讓你更深入的了解這方面的事,野生動物對游客和當地社區帶來什么樣的好處。這個片子是前兩年拍的。
我自己做這個行業做了很多年,但是我沒有機會去野外看這些動物,但是拍攝這些紀錄片的時候我們跟著去幫忙,雖然是很辛苦的幾天,但是我也有機會看到這些野生動物,去看鯨鯊的時候也是下海。
這就是我,跟鯨鯊在游泳,下水的那幾分鐘,每一秒我都記得很清楚,它會改變你的想法,你有這么一個經驗,你會永遠對這個物種有一種感情。現在每次想起鯨鯊,我們都應該保護它,不應該買這些鯊魚的制品,海洋物種很多值得我們去保護它們。
以前看過老虎的照片覺得它很美,但是你看到它在野外的時候,你才意識到這個動物是多么的神奇,很難去說這個動物。你能看到這個野生的老虎就在你的面前,離你特別的近,雖然覺得會很危險。它們覺得這個車是一個大的動物,它也不會管你,你只要不下車你就安全。車上有那么多的人去看老虎,每個人都花了不少的錢,他們住酒店,在當地消費很多,都是為了看這個野生動物,這樣的話當地人也有義務去保護它們,這個地方管理的很好,每天就那么幾個小時才能進去,會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你看到它們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以前沒有想到的,我也不知道老虎,這是個兩歲的老虎,它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的胳膊那么的壯。你看到這個老虎的眼睛就看著你,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事,雖然就是那么的幾分鐘,但是真的會影響游客。所以說野生動物給當代帶來很多的好處。
很多人想國內是不是沒有這個機會?其實中國也有機會的,比如說廣西,上海崇明島,很多的野生動物,你從上海城市中心開車一個小時到那邊就可以看到很多的鳥,還有濕地的很多的小動物。青藏高原也有很多的野生動物,有點像非洲大草原,各種大的野生動物,可能沒有那么多的,但是你還是有機會看的。所以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有這方面的旅游,可以帶來各種各樣的好處,我建議大家下一次去旅游的時候可以考慮看野生動物,如果你是一個做旅游行業的人,可以考慮我周邊還有什么樣的機會,可以來發展這方面的旅游。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