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樹剛:五大理念 促進文旅融合
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成立,“詩和遠方”走到了一起,成立這8個月,我們欣喜地看到了旅游業的新氣象,看到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行業自上而下做出的巨大努力。但是,事物總是矛盾的,在旅游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依然有諸多問題困擾著消費者和從業者,這些問題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影響著游客對于行業的看法。旅游企業作為行業的重要代表,肩負著維護市場秩序,推動行業發展的重大責任,一定程度上來說,它們的發展就是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晴雨表”。
12月10日,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聯合主辦的2018旅游集團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出席論壇并發表主旨講話。
雒樹剛首先談到,十年來,中國旅游研究院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走“理論來源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有中國特色旅游智庫建設道路,在服務政府決策和促進旅游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十年來,中國旅游研究院、中國旅游協會和各位企業家共同努力,把論壇辦成了全系統和全行業關注的年度盛會,對推動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和積極的促進作用。
他表示,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已成為新時期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內容。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為整個經濟結構調整注入活力。旅游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領域,是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旅游企業類型多,規模大,增長快,是旅游大國走向旅游強國的堅強支撐。隨著研學旅行、科技旅游等新需求的興起,旅游產業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隨著政府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領域投資的加大,公共博物館免費開放,高速公路節假日免費通行,旅游產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旅游企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廣大旅游企業要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導向,以文化為引領,以科技、教育和人才為支撐,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穩步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伴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眾多問題與不文明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問題不解決,旅游市場秩序等不到維護與整治,旅游業轉型升級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對此,雒樹剛表示,旅游行業應貫徹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和旅游獲得感。要守法經營,誠信為本,針對已經反映出來的服務質量問題,尤其是廣大游客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要拿出切實的舉措,既要治標,也要治本,不斷提升旅游服務品質。
此外,雒樹剛還特別強調,要注重圍繞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這一重要工作,以人民美好生活引導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要堅守意識形態和安全生產兩條底線;要加大正面引導,加強陣地管理,以文化和旅游事業的繁榮發展壯大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地位;要加強安全旅游提示警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把安全保障作為旅游活動的一項硬性要求,推動旅游業和諧、健康、穩定地發展。
國家旅業在會上獲悉,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人數38.07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3.4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12%。入出境旅游總人數2億人次,同比增長5.8%。國慶假期共接待國內游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國內旅游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90%以上的游客參加了文化活動,37.8%的游客在文化體驗上的停留時間為2天以上。這表明旅游市場在穩固的基礎上,文旅融合進一步深入。未來,文旅建設將繼續開啟嶄新篇章。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