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遺賦能入境游,講好中國人自己的文化故事
從免采指紋、簡化34%的入境申請手續,再到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連日來,我國出臺多項政策利好入境游。正如梁建章日前發表的評論中所述:中國從高層到民間,發展入境旅游都已成為共識。
當前,中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和關稅限制,并通過新聞、影視作品等傳媒手段污名化中國。
如今,我國在對世界各國人民敞開懷抱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多國來華人員提供便利。相信在切身實地走近中國百姓、感受中國文化后,所謂“中國威脅論”的不實言論必將不攻自破。
賦能
用非遺
講好中國人自己的文化故事
身為首都,北京是來中國的外國游客的必去之處
我們總說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樹立“中國形象”。北京作為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皇城根兒下流傳千年的文化珍寶自然成為展現中國大國形象的金字招牌。
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關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
通知要求,牢牢把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旅游發展的規律特點,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融合。
為推動非遺文化與入境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強對外文化宣傳推介,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主題為“你好,北京”的系列活動。
被譽為“中華戲樓文化史上的活化石”的正乙祠戲樓,匯集了戲曲、手工藝、美食等30項北京代表性非遺項目。
時值北京的初冬。在這座擁有三百年歷史的大戲樓中,30位北京代表性非遺項目傳承人、20家入境旅游企業負責人以及北京文旅業界專家匯聚切磋,為進一步推動北京文旅融合發展、拓展北京非遺文化的新場景應用,進行深度的交流探討。
融合
推動非遺與入境游深度融合
打造國際化文旅品牌
作為年度活動的最后一場,文化旅游業界交流會鎖定非遺文化與入境游融合發展的主題,搭建信息、資源、渠道、市場共建共享平臺。
交流會邀請了各區的文旅局代表、入境旅游企業以及非遺文化傳承人,搭建了一個文化與市場融合的資源平臺。
各方人士在現場面對面對接資源,各取所需,交流互鑒,并攜手推出《北京非遺聯絡手冊》,促進行業間業務交流。
正乙祠戲樓匯集了戲曲、手工藝、美食等30項北京代表性非遺項目。
交流會期間,金漆鑲嵌、北京絹人、彩繪京劇臉譜等優秀非遺傳承人代表先后進行了主題推介,展現北京非遺文化的精粹活力。
與會嘉賓在場景化和體驗感中,充分交流非遺文化與旅游產品的融合創新。
會上,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館長柏群、途易(中國)首席執行官趙紅宇、萬事達卡大中華區市場營銷副總經理吳煥宇、資深文旅策劃人竇俊杰等業界人士,共同就“非遺與入境游深度融合發展”為主題進行了交流分享。
他們一致認為,北京的入境游市場極具文化含金量。
在他們眼中,“你好,北京”系列活動為北京的入境游線路產品的創新研發帶來了新思路,為北京優質的非遺文化項目走向國際開辟了新渠道,為北京的旅游消費新場景的打造積累了良好經驗。
作為“你好,北京”的品牌外宣產品,英文版《你好,北京》非遺畫冊也在交流會上正式發布。
畫冊中精美的原創圖片、通俗易讀的文案、國際化的裝幀設計,都為北京非遺文化的對外宣傳推廣提供助力。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對外交流與合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你好,北京”系列活動不僅注重現場的體驗感,更重要的是為未來持續形成更具創新活力的北京入境旅游線路和產品助力。
國家旅業了解到,2023年是“你好,北京”活動的首次舉辦。
由于取得了較好的反饋與效果,北京日后還將持續開展該項活動,力爭形成具有國際化效應的文旅融合新品牌。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