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為情緒買單的年輕人,制造文旅爆點
細數今年文旅市場表現,亮點層出不窮。
大學生帶火特種兵式旅游,年輕人中意寺廟游,萬人空巷的村BA村超,再到悄然走紅的City walk、圍爐煮茶、反向旅游,為文旅產業帶來了新的看點與機遇。
它們看似各有千秋,實際上內核出奇一致——在一系列的新玩法中,情緒價值構成了主導因素。
情緒消費是以消費者的情感為主導的一種消費行為。寺廟游目的是情緒宣泄,村BA村超主打情緒共鳴,City walk、反向旅游則重視情緒治愈,圍爐煮茶火爆來源于情緒釋放。
可以看到,情緒演變為一股強大的消費動力。不僅影響著消費者的決策,還重塑了旅行方式。
接下來,甘愿為情緒買單的年輕人,或許會制造更多文旅爆點。
旅游是情感過程
體驗為王的本質是情緒為王
《體驗經濟》一書中預判:“體驗是開啟未來經濟增長的鑰匙”。事實也證明,這幾年體驗經濟興起,不斷賦能文旅融合創造新動力。
Z世代消費有著多面性的特質,最為突出的便是樂于為體驗付費。
但他們崇尚體驗為王,追求唯一性、獨特性和不可復制性,體驗感貫穿消費全程。盲盒、劇本殺、密室逃脫、沉浸式演藝等文旅新興事物,皆是體驗為王的產物。
國外有學者認為,旅游體驗本質要求相互契合,即旅游是一種情感過程。旅游的終極目標是獲得愉快的旅游體驗,情緒則是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不僅尋求產品與服務,他們更在意自己獲得實實在在的正向體驗,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滿足。而這種積極的情緒能夠在消費決策中起關鍵作用。
從這個邏輯出發,體驗為王,本質上就是情緒為王。
上海迪士尼樂園玲娜貝兒的出圈,背后是情緒為王的消費心態支撐。憑借可愛的形象、活潑的性格和與游客機智有愛的互動,自面世以來,這只童話里的玩偶角色很快讓年輕人愛不釋手,吸引了大量的粉絲,原價兩百多元的公仔一度被黃牛溢價10倍售出。
大學生李夢莉告訴記者,自己前段時間前往上海迪士尼樂園游玩,想與玲娜貝兒互動仍要排上幾個小時的長隊,購買玩偶得在園內抽簽獲得購買資格,且限量供應。
作為一個商業IP,玲娜貝兒的成功得益于牢牢抓住了消費者心理,許多人把它當作情感、情緒投射的對象以及精神寄托。他們認為,可愛軟萌的玲娜貝兒提供了一個宣泄情感,慰藉心靈的出口。
解壓成出游動機
玩的就是一個開心和舒服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高層級是自我實現需要。情緒消費與之不謀而合,許多人期待以旅游體驗,實現自我療愈。
一些網友表示“玩的就是一個開心和舒服”“多嘗試新奇的旅游方式,調動自己正面情緒,忘掉不愉快。”
《2023小紅書City walk趨勢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小紅書App上City walk相關搜索同比增長超30倍,舒緩心情是大家選擇城市漫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洞察當下年輕人的心態,壓力是被頻繁提及的關鍵詞。生活節奏加快,忙著搞事業、卷學業的他們,常常面臨著難以言說的壓力,焦慮又無助。年輕人渴望通過各種方式,讓自己走出思維誤區,帶來更多的正能量與正向激勵。
《2023國民健康洞察報告》調查中,九成人都有健康困擾,情緒問題居第二。釋放焦慮、紓解情緒,獲得情緒價值,無疑是年輕人出游的重要動機。
可見,情緒價值有待發掘的潛力巨大。
今年寺廟游的流行印證了這一趨勢。北京雍和宮、杭州靈隱寺、西安廣仁寺等,門口都少不了年輕人大排長龍的身影,手串一類的紀念品被他們買到限購。遇事不決,先問玄學,說的正是當代年輕人的精神狀態。
寺廟游某種程度上是他們對當下困難與壓力的釋放,以及渴望找到緩解途徑的決心。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去寺廟、在道觀小住以及當義工的經歷:早睡早起,上早晚課,主打一個修身養性,遠離喧囂。從這個角度出發,寺廟提供寶貴的情緒價值,蘊含了對生活的期待向往。
感覺正是體驗的開始,因為消費體驗主要來自自身的感覺,包括驚奇、舒適、愉快、印象深刻等。
由情緒而起的旅游方式,一直創新不斷,但不管出現什么樣的旅游熱詞,內核是一致的——體驗者都是為了讓生活變得美好,讓人生變得有趣。去體驗新的場所,收獲樂趣,學習一種享受的方式。
創新老套但重要
情緒營銷是下一個爆點
毋庸置疑,瞄準情緒價值,講出好故事,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是文旅領域的重點方向。
研究證明,積極情緒往往會正向影響客戶的消費意向、重購意向和沖動購買意向。那么,發現、挖掘與利用情緒,具有重要的營銷價值。
情緒營銷已經成為風口,誰能準確切中消費者的情緒,誰就有機會在文旅賽道中拔得頭籌。
要讀懂消費者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滿足內在情感需求,引發情緒共鳴。快樂情緒是年輕人的首要追求。
多巴胺穿搭能夠迅速走紅,得益于明亮的顏色能夠刺激積極情緒,使人體釋放出快樂激素多巴胺。人們參與到多巴胺穿搭之中,很容易產生觸動與共情,在社交媒體分享,持續吸引新的用戶加入。
提供情緒價值,也離不開體驗感的加持,觸發新場景、營造氛圍感至關重要。夜間經濟、沉浸式演藝這些新興業態,都勝在了通過場景的營造觸動消費者,引發共鳴。
比如,上海引進的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創作者將劇中的麥金儂酒店搬到上海靜安區一棟舊大樓里,大樓六層被改造成90多個具有復古之風的房間,多條故事線由20多位演員在不同的空間進行表演。游客只需要戴上白色面具便能穿梭在任意房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劇情跟隨,并將內心的情感投射到情境之中。由此創造了游客與劇情、演員的情感連接與共鳴,在觀看一場表演的同時完成了個人情緒的釋放。
創新雖是一個老話題,但在情緒營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瑞幸與茅臺的聯名醬香拿鐵,不僅是口味與包裝上的創新,更重要的是,飲品的推出拿捏了消費者求新、求奇的情緒,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以及對新消費體驗的期待。
因此,情緒應該落腳到文旅產品與服務的打造中,觸發游客豐富的情緒體驗,產生消費欲望,最終能夠帶動消費提升,實現消費者與旅游目的地的雙贏。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