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業漫讀 | 為何坐著不動,旅行仍讓人疲憊
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出現過這種現象:只是坐飛機或者動車,明明一直是坐著,甚至是睡了一路,但仍然覺得很疲憊?在旅程中,你會比平常更容易生病?
最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布題為《為何旅游會讓你筋疲力盡,即使你坐著一動不動》 的文章,或許能為各位讀者解釋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
本周的旅業漫讀,國家旅業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這篇文章,同大家一起漲知識。
原因
為什么長途旅行
會讓我們感到惡心
暈車、暈機或暈船并不只是道聽途說。近1/3的人患有暈動病,迄今我們還不知道確切病因。
流行理論認為,運動感知能力差是誘發因素。
正如許多預測暈動病的數學模型所顯示的那樣,在汽車中旅行得越遠,就越可能感到不適。
在長途旅行中為打發時間而進行的活動,可能會增加惡心感,包括讀書、看電影、玩電子游戲或瀏覽社交媒體等。這些視覺刺激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以至于我們無法察覺讓大腦評估車輛運動的視覺線索。因此,更容易感覺惡心。
夏季難以控制車內溫度。這件往往加劇暈動病癥狀。
在高溫時,我們的身體必須努力調節體溫,比如出汗或改變呼吸。通風和車內空氣系統也會將人們推向惡心臨界點。
而難聞的氣味是加劇暈動病的另一個因素。交通工具尾氣、香煙煙霧、刺鼻空氣甚至皮革氣味都被確定為暈車的第二大常見原因。
在乘坐汽車時,其實不是速度,而是速度的變化讓人惡心,尤其是突然變化。
加速和剎車會加重人體承受的壓力。陷入堵塞的汽車將被迫隨時加速或減速,即使在低速時也會讓人感到不適。
交通擁堵也影響心理。旅程延誤、無法準時到達引發的焦慮、疲倦、壓力和煩躁都可能導致乘客情緒崩潰。最好冷靜地接受這些挫折并保持輕松心態。
建議
勻速、靠前、放輕松
對司機來說,減少旅途眩暈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定時休息。這可以讓乘客喘口氣,通常15至30分鐘就夠了。
并且,嘗試減少猛烈加速和剎車的次數,盡可能保持勻速并采取平穩駕駛風格。
對乘客來說,要盡可能坐在車輛前部,坐在駕駛座上最不容易暈車。
同時,要避免看屏幕和其他可視內容,閉眼或盡量睡覺,放慢活動可舒緩身體。
最后,考慮到心態在暈車癥狀中的作用,感到惡心的乘客可以通過一些甜食、口香糖、水或新鮮空氣來緩解壓力。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