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為中國游客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
一直以來,巴黎都是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巴黎大區接待游客數量達到4800萬人次,2018年上半年到訪巴黎大區的國際游客增長了10%。來自中國市場的增長勢頭猛烈,10年間到訪巴黎大區的中國游客翻了4倍,2018年上半年,中國游客到訪數字也同比增長了6%。
在杭州舉行的2018年法國旅游推薦會巴黎大區晚宴上,巴黎大區旅游委員會總經理Christophe Decloux向《國家旅業》介紹了未來巴黎針對中國市場的規劃。

為中國游客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
除了一些知名景點如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凡爾賽宮以外,巴黎大區還希望介紹更多仍不被中國消費者熟悉的景點,比如瓦茲河畔的歐韋,這里是梵高去世的地方,還有玫瑰之城普羅凡等,也都適合去探索和發現。
今年夏天還組織了一個600人的志愿者團隊,他們大部分是學習旅游和語言的大學生,被分散在各個景點,為中國游客服務。
根據調查顯示,10個中國游客里有9個會在旅游中經常使用手機,因此巴黎大區也將加強無線網絡鋪設的覆蓋面,發展移動網絡設備,使得游客能更為方便的鏈接到網絡,讓旅游變得更輕松。
中國游客習慣使用支付寶和現金,享受無現金服務。為滿足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和方式,巴黎大區旅游委員會正致力于在2019年達到100%無現金的付款,能在所有大區設置的旅游信息咨詢點提供此項服務,讓中國游客能用微信、支付寶更為便捷的購買旅行產品,比如一票通等。

安全是吸引中國游客到訪的重要前提
如果安全狀況不好,巴黎大區依然不能更好的接待中國游客的到來。巴黎大區斥資2000萬歐元加強安全舉措,主要采取了3項措施:增設安全機構,安全機構設置在外國游客經常去的地點,并與內政部合作增加警力,實現與常備警力的補充;第二,巴黎大區開發了一個軟件工具,將在警局里配備帶有翻譯軟件的平板電腦,方便外國游客報警和與警察處理溝通相關事宜,消除語言障礙;在巴黎大區的交通工具上,也將增加巡邏力度。
相信通過以上的措施,能為中國游客帶來更好的服務和接待。巴黎將敞開大門,迎接國際游客的到訪,讓我們也共同期待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到來。
在杭州舉行的2018年法國旅游推薦會巴黎大區晚宴上,巴黎大區旅游委員會總經理Christophe Decloux向《國家旅業》介紹了未來巴黎針對中國市場的規劃。

2018年到訪巴黎大區的游客極有可能超過5000萬人次,巴黎大區也是接待中國游客最多的目的地之一,尤其是中法間越來越多的直航航班開通,將為巴黎輸送更多的中國游客。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已突破1.3億人次,而到訪巴黎大區僅135萬人次,這對于巴黎大區而言是巨大的機會。
巴黎大區旅游委員會在向中國游客推廣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致力于為中國游客在出行前和旅行期間都能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首先需要熟悉中國游客的習慣,比如中國游客非常喜歡在線預定旅行產品,因此巴黎大區委員會將提供更多的在線查詢信息,增加巴黎在中國的能見度,讓更多游客了解巴黎,并多次前往巴黎。巴黎大區旅游委員會已與阿里巴巴在去年6月展開合作,將于2019年2月在飛豬上創建巴黎大區網站,上線一日游的產品,以及各種文化藝術活動信息、導覽服務,還有多條新的旅游線路。
除了一些知名景點如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凡爾賽宮以外,巴黎大區還希望介紹更多仍不被中國消費者熟悉的景點,比如瓦茲河畔的歐韋,這里是梵高去世的地方,還有玫瑰之城普羅凡等,也都適合去探索和發現。
巴黎一票通Paris Pass
加強在巴黎大區游覽的接待質量
今年夏天還組織了一個600人的志愿者團隊,他們大部分是學習旅游和語言的大學生,被分散在各個景點,為中國游客服務。
根據調查顯示,10個中國游客里有9個會在旅游中經常使用手機,因此巴黎大區也將加強無線網絡鋪設的覆蓋面,發展移動網絡設備,使得游客能更為方便的鏈接到網絡,讓旅游變得更輕松。
中國游客習慣使用支付寶和現金,享受無現金服務。為滿足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和方式,巴黎大區旅游委員會正致力于在2019年達到100%無現金的付款,能在所有大區設置的旅游信息咨詢點提供此項服務,讓中國游客能用微信、支付寶更為便捷的購買旅行產品,比如一票通等。

如果安全狀況不好,巴黎大區依然不能更好的接待中國游客的到來。巴黎大區斥資2000萬歐元加強安全舉措,主要采取了3項措施:增設安全機構,安全機構設置在外國游客經常去的地點,并與內政部合作增加警力,實現與常備警力的補充;第二,巴黎大區開發了一個軟件工具,將在警局里配備帶有翻譯軟件的平板電腦,方便外國游客報警和與警察處理溝通相關事宜,消除語言障礙;在巴黎大區的交通工具上,也將增加巡邏力度。
相信通過以上的措施,能為中國游客帶來更好的服務和接待。巴黎將敞開大門,迎接國際游客的到訪,讓我們也共同期待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到來。
相關文章
聲明:旅業傳媒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但在轉載時,請務必注明文章來源:旅業傳媒“公園五號”,否則我們將追訴相關責任。本站未特別標注的新聞均系轉載官方媒體或其他網站,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歡迎業界朋友注冊成為會員、投稿,與業界分享您對行業的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