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沉浸時代的到來,景區如何踏上劇本殺的風口?
當前,國內多個景區引入沉浸式劇本殺,以“劇”為線,串起文旅產業鏈,景區、街區、商戶、游客等主體在新場景中隨“劇”起舞,萌發新的消費增長點。
“原來玩劇本殺就像演戲,西湖景區變成劇中場景,玩家被完全帶入劇情,詮釋自己所扮演的人物。一邊賞風景一邊玩游戲,真的非常有趣。”游客小王對自己首次在景區玩劇本殺的經歷大呼過癮。
“劇本殺”的融入為當下旅游業形成新的流量入口,同時有業內人士指出,“劇本殺”和文旅結合是疫情后時代最佳的沉浸游方式之一。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劇本如何貼合當地實際、如何利用文化賦能空間等都是難點所在。“越是大型的景區對內容創作的要求越高。”景區對“劇本殺”創作要求極高,需要非常專業的創作團隊對景區和當地文化深度挖掘,還需要熟悉美術設計、場景搭建和演藝編創的人才。“例如西湖劇本游項目,前后參與設計的團隊成員超過百人,囊括了劇本、舞美、服裝、機關、道具、舞蹈等方面。”
同時,一些業內人士也認識到,“劇本殺+文旅”模式成為熱門,但并不意味著這一模式適配于所有類型的旅游景區。“現在國內很多景區、古鎮希望我們介入,但公司并未盲目擴張。”萬物沉浸相關負責人坦言,在他看來,很多景區對沉浸式體驗不夠了解,簡單認為引進“劇本殺”就是引流,但每個景區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不能用固定模式,無論是劇本還是場景布置,都需要根據當地的文化要素量身定做。
封面新聞:“十一”假期首日數據:“景區+劇本殺”受年輕人追捧
10月1日,同程旅行公布“十一”假期首日旅行消費數據。數據顯示,今年“十一”假期本地游周邊游為主,不少“景區+劇本殺”的融合型文旅項目吸引了大批年輕游客,成為今年“十一”的市場新爆點。
“十一”假期前,平臺上關注“景區+劇本殺”的用戶顯著增加,節前一周“劇本殺”旅游搜索熱度環比上漲120%,各大城市實景劇本殺相關景區的旅游熱度也大幅上漲。數據顯示,“十一”前一周開封的清明上河園熱度上漲102%,北京恭王府熱度上漲67%,頤和園旅游熱度上漲55%。
相關文章
